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山西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西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坚持“厚基础、宽领域、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包括数理基础、电子学、通信及信息处理等模块,侧重于通信与信息处理,培养理论扎实、能力过硬,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技术管理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蹄疾步稳前行 跃升一流行列

  山西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前身是山西大学物理系的无线电专业,于1972年开始招生。1994年,建立山西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系,开设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1997年,成立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入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招生。1999年,专业更名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2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成为省品牌专业。2008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获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硕士点。2013年,获批电子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成为山西省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紧扣地方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以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辐射全国的一流本科专业。以高质量专业建设为导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形成了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动,推进了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的更替。

  弘扬“工匠精神” 完善培养体系

  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根本,建立了从专业教学、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校企产学研合作到成果转化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了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分别是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西大学—中科潞安紫芯班、晋城富士康教学实践创新中心。专业设置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与天线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从选课来说,之前的选课模式是以“点”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选择,难免会造成课程最后的不均衡。专业教师结合现实情况设置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单个课程选择模式,将课程以模块为单位供学生选择,学生在选择时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按个人发展的方向、日后就业的方向结合思考,这样既加深了学科发展,又体现了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个性化自主性打造。从长远看,为学生在无形中树立了对于就业的方向及未来规划的意识。近年来,专业教师获批省教改项目8项,省一流课程3项,省精品课程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在国家级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180论文余篇,出版教材6部;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级重点项目。近三年,专业学生发表SCI论文三篇。

  开展实践育人 规划就业蓝图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专业所在学院构建了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机器人设计等实践平台,设立了校院两级科研训练项目。专门为本科生设立了“电子创客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增加两周的综合课程设计,开展嵌入式微电子系统、机器人设计等综合训练,为创新创业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在晋城富士康、思软科技、中科潞安等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企业实践教育,为将来创新创业提供社会经验。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国家奖29项,省级奖41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目前,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日本电气通讯大学(UEC)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近三年派出4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

  专业毕业生考入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取向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为主。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在“工作胜任度”和“课程对当前工作的贡献度”方面评价均为100.00%。2017级学生本科生胡淼就职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具有多年的科研经验的老师讲授通信原理非常生动,能够将前沿通信技术融入课程内容中,采用案例驱动、进行探究式教学,增强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使我入职后能够快速融入企业中,为我顺利展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讯员:山西大学 瑄瑄 拂晓)

发布于 2023-08-16 21:08:46
收藏
分享
海报
48
目录